掌握10大出题原则为你的托福听力加分
- 2016年06月03日16:19 来源:小站整理
- 参与(5) 阅读(3588)
在托福听力考试中,如果我们掌握一些出题原则,那么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更加轻松呢,答案当然是可以的。那么托福听力考试有哪些出题原则呢?下面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托福听力10大出题原则,为大家托福考试加分。
原则一:开头原则
在对话的开头,学生一定会表明来意,说出自己遇到的难题,如果开头抓住了,第一个题,目的主旨题就自然能迎刃而解了;对于讲座而言,大部分情况下,教授会在开头点名本次课的主题,如果能顺势记下一两个关键词,第一题,内容主旨题的分数就拿到了。
原则二:重复原则
有的同学觉得讲座比对话容易处理,原因就在于,一些重要的信息,在讲座中,教授会反复提及,当然通常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述相同的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统一转述,因此,如果一开始没有抓住某一个重要信息,后面也许还有机会。既然是反复被提及的信息,那基本是段落主旨或者文章主旨了。
原则三:定义原则
这条原则在讲座中的用途更广泛。ETS选取的听力讲座,难度大概相当于美国本科生intro course的难度,既然是入门级的课程,概念自然会多一些。在听到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不要自责单词背得不够多,而是应该仔细听教授对于概念的解释。也许是用一个英文句子解释一个复杂的概念,或者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深入浅出地说明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在提醒我们,对于听力中的生词要有包容的心,同时,对教授要有信心,不作解释的教授不是好教授。那如果教授解释得很好,但我们没有听懂,那就不要怪考官为啥那么狠心,竟然出了一个定义细节题了。
原则四:举例原则
在长达5-6分钟的讲座中,如果教授从头到尾进行推理和论证,那不是在难为考生,而是在难为自己,这样的讲课方式,考生一定会呼呼的。所以,举例是教授讲课时,常用的解释手段。当我们在听教授举例的时候,一方面,需要专心听例子本身的内容,以防有细节题;另一方面,需要思考一下,教授为什么举例,举例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说明之前提到的某一个观点,这样一来,万一考察一下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我们也有充分的准备了。
原则五:建议原则
这条原则更适用于对话,学生既然是找相关工作人员来解决问题的,那当对方给出建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最好重点听一下,甚至记录一些重点信息呢。
原则六:问答原则
在老托福的讲座部分,老师基本是一言堂,跟学生没有互动,原因是老托的讲座比较短,没有互动,考生完全可以集中注意力从头到尾听一遍。但是,在新托福考试中,讲座长度增加了,如果老师从头到尾讲,考生容易疲劳。因此,经常会在讲座中听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当学生和老师有互动的时候,关注一下学生和老师的观点是否一致,特别是观点不一致的时候,看看双方的分歧在哪里,老师又是如何给出解释,让学生心服口服的。
原则七:因果原则
因果原则中包含了因果逻辑,其实,这样的一种逻辑关系是比较复杂的逻辑,因此需要重点关注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在记录的时候,能够通过一些符号把相关内容连接在一起。这样无论是出题的时候问原因还是结果,我们都能从容应对了。
原则八:转折原则
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都是听力中非常重要的逻辑关系。大家可以稍微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转折。也许是自身的对比,比如,某个理论很有说服力,很多人都是该理论的支持者,但是可能也有某些缺陷,通过转折,可以更全面地看待这个理论的优势和劣势。另外,转折往往是和对比联系在一起的,一但转折,也可能是对AB两个事物在进行对比,这个时候,很有可能考官在酝酿一个表格题哦,可以把AB相关的信息进行一个归类。
原则九:强调原则
听力和阅读最大的不同在于,听力是通过耳朵处理信息的。而英语又是讲究语音语调的一门语言。同样一个句子,重音所在的地方不同,整句话强调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因此,当我们听到读音很重的词或者句子时,是不是应该重点关注一下呢?其实,也是考官在提醒我们此处有包袱,听者需谨慎。
原则十:结尾原则
对于,对话而言,学生往往会在对话结尾处,有一些语气的变化,本来觉得某个项目很难做,但是在听完教授的解释后会觉得豁然开朗;对于讲座而言,在结尾处,教授往往会给出一些结论性的话语,此时,我们可以验证一下,教授今天讲的主题是什么;或者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教授对于某个现象或者某个理论,他/她的看法是什么。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托福听力10大出题原则,大家根据这些来做托福听力是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呢?希望上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最后,小编预祝大家托福考试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啄木鸟教育网。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小站管理员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