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4000-006-150  
小站教育
托福独立口语满分指导攻略
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30天 524722名,今日申请2305人    备考咨询 >>

掌握7步练习法让你突破托福听力“听不懂”“做错题”

2016年06月16日15:28 来源:小站整理
参与(12) 阅读(4317)
摘要:在备考托福听力的时候,很多考生都会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叫做“新托福考试,得听力者得天下”。但是却有很多考生还是停留在听不懂,做错题的阶段。这个问题如何去解决呢?这里小编为大家来解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托福听力考试中,考生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听不懂的情况了,还有一部分考生老是做错题,明明是听懂了,但还是做错。那么针对这两个问题,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呢?这里小编为大家带来了7步练习法,希望对大家托福听力备考有帮助。

掌握7步练习法让你突破托福听力“听不懂”“做错题”图1

对于听不懂的情况,大部分考试都是因为词汇掌握的不够,遇到的都是生词,所以听不懂;还有一部分考试是对于语法知识不够,造成对于较长的句子和复杂句不能理解;又或者是语速过快的问使得无法辨别句子的内容。对于做错题的问题,是建立在听懂的基础上的,但是考生无法将题目快速定位到听力文章中去,从而选择不出答案或者是错选。

对于这些问题,如果考生是因为语音问题造成的,那么考生可以多听听英文歌曲,多看英文电影或者美剧来增加语感,如果总是做错题,那么建议考生用官方真题Official来练习,下面就是今天小编带来的利用官方真题Official的7步练习法,快来看看吧。

第1步,盲听一遍全文,了解大意。

目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大义,并且提醒自己文章的结构框架,可以更好地进行预期和合理的猜测。

第2步,逐句听,逐句记笔记,每句话控制在3个词内。

目的:培养短时间内快速抓住句子核心以及快速记笔记的技能,以避免记笔记的时间耽误听下一句的内容。

第3步,根据笔记做题,不核对答案。

目的:了解题目要求,再次练习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的去听。

第4步,以段落为单位重听,根据题目问题,补充修改笔记。

目的:段落为单位要求学生在理解每一句话的基础上,学会判断和整合相同话题的有效信息,并且根据对段落的理解记笔记。

掌握7步练习法让你突破托福听力“听不懂”“做错题”图2

第5步, 再根据新笔记做题,核对答案。

目的:纠正自己的盲点和误区,有些内容自己总以为听明白了,其实却做不对题。

第6步, 对照文本听一遍,划出考点。

目的:所谓考点就是有利于回答问题的语句,一边听,一边划出考点,可以强化考点意识,也是能做对题的最关键的步骤。通常最常见的考点无外乎就是因果,转折,对比,举例,强调,互动,开头结尾等,但是空口说这些是考点,对于正真的抓住考点是没有太大帮助的,只有大家自己去多练习,多感受,自然而然就会对这些常见考点很敏感,“做错题”也就水到渠成的变成了“做对题,拿高分”。

第7步,看文本逐句跟读,模仿说话人的发音方式(连读,爆破等)和语音语调。

目的:新托福的听力文章之所以语速快,是因为native speakers 把能连读的就连读了,能失去爆破的失去爆破了,能弱读的就弱读了,能省略的干脆就省了。我们只有在练习新托福听力考试时,真正的融入到native speakers的说话习惯当中才能够彻底听出来他们说的内容,并且感受各种语音语调在何种环境下会被使用,既有利于听力,又有助于将来的口语。

只要考生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用这些方法来练习,那么攻克托福听力是很轻松的,希望上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最后,小编预祝大家托福考试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腾讯教育网。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小站管理员进行修改或删除。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备考问题一键咨询提分方案
获取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

【托福听力真题词汇】22个高频历史类词汇整理 【托福听力真题词汇】25个高频艺术类词汇整理 【托福备考必备资料】8部电影让你轻松过托福 托福听力词汇如何高效记忆?五大重点需注意 【托福听力真题词汇】100个高频信号词汇总 托福听力备考过程中需要牢记的4大注意事项 【快速提分】提升托福听力的反应速度的3项技巧 【托福听力提分】听力备考3步走练习法详解
小站教育托福官方群

群号:857201332

「扫二维码 加入群聊」
加入
托福关键词
版权申明| 隐私保护|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最新资讯
© 2011-2025 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42692号-23 举报电话:4000-006-150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65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