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传统不同,老师在带学生的过程中就要肯定要具备一些与传统教师所不太一样的素质。比如要更好去适应学生对于课程安排的要求(在不违反学校基本规定准则的情况下,当然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即使对于老师会带来相应的不便,在可以让步解决的情况下,老师还是要做出一定牺牲来满足学生要求。
又比如,作为一对一这种单对单形式的教育,老师不仅要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可能还要具备一些服务行业的特质,让学生在学得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确一直在享受个人性质的服务。把学生看成是服务对象,而不是“学生”,我想这一点可能并不是很多老师一下子能够同意的观点,但这的确是我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当初之所以选择到小站教育任职,也是因为该机构的理念和我的个人理念相合,他们注重对学员的服务和实际体验。
的确,中国传统印象中,老师需要具备负责、耐心、严格等条件,但前面已经说到,网络一对一并非传统教学,所以以上这些素质显然还略显不足,老师同时更需要具备更多服务的理念,让学生学得舒服,学得满足,学得愉快,所以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全方位的教学服务商品。
这里简单说下看学生方面的东西。其实,也就是如何判断学生,确定是一个怎么样的服务对象。目前学生主要是以在校生为主,年龄层次跨度从初中到大学,乃至成人不等。那么第一节课,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第一节课是老师用来推敲和琢磨学生类型的一节课,也是学生对老师留下第一印象的一节课。判断出学生是哪种性格的,判断出他想要的是什么,判断出他所注意的东西有哪些,要胜过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直接按部就班讲课。等一等,聊一聊,揣测一下学生心态,可以让老师更加准确地定位服务方向,只给学生想要的,学生不要的,则视情况可以少给,甚至不给。
最后简单说下排课,如上述所说,还是一样,按照学生的基础,加以一定合理的判断,给出课程安排。我在小站教育主教口语课程,以报班8课时短期课程的学生为例,我的经验推荐一节课讲一个task,最后留下两节课给学生进行综合练习、总结,和机经的练习,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中规中矩也比较合理的。对于一些口语基础的确不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延长task1和task2的课时,待等到其回答task1和2的能力达到一定阶段时,再进行后续task讲解。